如何讓傳統(tǒng)文化回歸語文課堂
(一)語文課本是滲透傳統(tǒng)文化的最好載體。
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都是一些文辭兼美的文章,品讀它們是一種享受。有的給人以啟迪、有的讓人明白一個道理、有的抒發(fā)了濃濃的情感……課本中不僅積淀著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,也積淀著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,在傳授語言文字知識,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,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(tǒng)文化內(nèi)涵,并通過恰當?shù)姆绞絺鬟f給學生,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(tǒng)文化的合理內(nèi)核與真正價值,從而自覺地接受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教材所選篇目大多氤氳著文化精神氣息,值得我們?nèi)ネ诰?、探究。比如《盤古開天地》使學生觀賞到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;《富饒的西沙群島》、《美麗的小興安嶺》使學生領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風光;《清明上河圖》、《趙州橋》等課文可謂是民族文化的大展臺,向?qū)W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?!毒旁戮湃諔浬綎|兄弟》一課的教學里面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有哪些;并于課后收集王維的古詩進行誦讀。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,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蘊涵的文化內(nèi)涵:(1)從課文注釋、閱讀提示入手,挖掘有關文化常識;(2)從故事情節(jié)入手,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內(nèi)涵;(3)從課文主題入手,挖掘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美德;(4)從課文詞句入手,挖掘相關的文化背景、哲理境界;(5)從課文插圖、課后練習入手,挖掘文化意趣。
(二)漢字學習,是滲透傳統(tǒng)文化的有效契機
漢字是中華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,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塊文字。領略漢字之美,可以說是國學基礎。作為語文教師,特別是小學啟蒙教師,更有責任和義務引領學生走近中國漢字,讓他們體會漢字的神奇與美麗。一個漢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。漢字,有形可識,有音可讀,有義可尋。在識字教學中,可通過多媒體演繹漢字演變過程,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,到小篆、隸書,再到現(xiàn)今的宋體。如“門”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,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,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。這樣不僅從形體的變化,而且到文字意義的認識,都給學生一個具體生動的意象,寓教于樂。
另外,還可以在寫字教學中滲透書法知識。在電腦、手機流行的時代,要讓學生寫好字,書寫端正、工整,教師面臨著重大的挑戰(zhàn)。日常教學中可每周安排一兩個課時進行寫字教學,要求學生寫字的筆順、筆畫、間架結構、偏旁部首等規(guī)范。在教學生寫字時積極倡導“寫好字,走好路,做好人”的教學理念,不論是上書法欣賞課還是臨摹課、練習課我都要重復一句歌詞“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,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?!弊屗@一豐厚文化底蘊和情感感染學生,使他們對書法藝術產(chǎn)生濃濃的興趣與向往之情后,再讓學生由一筆一畫做起。學生從中收獲的不只是正確的書寫姿勢,也不只是端端正正、瀟瀟灑灑的一幅幅書法作品,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導學生欣賞、臨摹書法作品時注意挖掘其中的“文化”因素。例如:字的結構方面,很多字由于結構的要求,產(chǎn)生了需要變化的偏旁部首,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“大小”“高低”“錯落”、“避讓”和“穿插”,形成巧妙的顧盼與呼應之美,這正如做人需要有寬大的胸懷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樣。使學生認識到學寫字、寫好字是弘揚祖國文化傳統(tǒng),從而對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。
二、經(jīng)典詩詞吟誦領略傳統(tǒng)文化
文化經(jīng)典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(tǒng)中最具權威的著作,在傳統(tǒng)文化的歷史傳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領的作用。在小學中開展誦讀活動是加強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。
俗話說: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做詩也會吟??梢?,在誦讀經(jīng)典詩詞的過程中,學生的閱讀能力、文學修養(yǎng)和寫作水平在逐漸提高。古代詩文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載體,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,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、品味。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課本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,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(nèi)涵,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。從漢樂府《長歌行》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中,讓學生懂得惜時;從《弟子規(guī)》“首孝悌,次謹信。泛愛眾,而親仁”中,讓學生懂得仁孝,明白做人的道理;從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中,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;從屈原《離騷》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中,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,堅持不懈的追求態(tài)度;可見,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,在聲情并茂的經(jīng)典誦讀中,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,懂得謙卑,懂得真誠,懂得仁孝。
在平時教學中,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,自由誦讀,開朗誦會,演講、表演讀等,讓學生咀嚼體悟,自然就潤養(yǎng)身心,化育靈魂,鑄造人格的支柱,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。